arrow link facebook search
2014-09-11 POSTED BY vik_liu

地方的行銷需要怪獸!一探日本廣告中的怪怪亮點(下)

記得我們在上次分享的怪獸文嗎? 好嘛,讓我們搭著時光機回到當時啦(出木杉上身點連結:link) ! 除了那些造型可愛的吉祥物賺著皮肉錢,形形色色的怪獸們也開始在廣告中嶄露頭角,甚至當起商品的代言人。到底是什麼樣的文化背景,讓怪獸也能在商業廣告中出頭天?

怪獸不是一天崛起,特攝文化滋養黑色幽默

「每當我聽到哥吉拉的叫聲,就感覺牠在罵人,牠在罵人類的愚蠢。 哥吉拉有點像是人類的良知,牠的叫聲其實是很哀傷的。」 —演員.渡邊謙

早些年,日本風行的怪獸電影題材其來有自。原子彈的影響加上對科技的焦慮、及不信任感,50-70年代的日本雖然處於經濟高速成長期,卻發展出了以「哥吉拉」為首的一系列怪獸特攝片(註1)。因而在日本怪獸片中,怪獸多半展現出其人性化、及悲劇性的一面,或代表一種大自然的反撲。


圖片來源:http://peanutsfan.net/profile.html

他們雖外表醜惡、但又不代表絕對的惡。因此在日本的創作及廣告中,怪獸更容易展現出影射人類性格的矛盾感,而較不同於典型西方電影中二元對立的怪獸。再加上日本「八百萬神」之說,人人都可以是食神,萬物都可以成怪,更令其俯拾即來皆是二次創作的題材。

但怪獸片百百種,甚至CG已經可以做得更好了,為何「特攝片(Tokusatsu)」還是會成為某些廣告行銷活動直到A片的致敬對象呢?除了其「以真擬假」的特殊拍攝手法及惡趣味外,其「諧擬(parody)」的方式不但更易令人延伸聯想、也較易促成UGC的傳播,能為廣告注入更豐富、也更活潑的寓意,擴大品牌的內涵—當然,還是要開得起玩笑的品牌就是啦。

但怪獸在廣告中的運用也不是頭一遭了,日本第一隻為廣告而創的怪獸ゴキドン誕生於1970年,商品為岩谷產業殺蟲劑;其後更有不少品牌搭著Tokusatsu風潮,借用圓谷製片的超人&怪獸,推廣吸塵器等家用品。

※最早將巨大化英雄&怪獸應用於廣告的《電気掃除機『隼』》(1971)

圖片來源:http://blogs.yahoo.co.jp/toyorini/27123432.html

 

雖歷經特攝片的興衰,但怪獸在廣告中的身影始終不曾消失。直至近日,JR博多City(福岡縣福岡市)內的大型商業施設「アミュプラザ博多」亦大膽啟用超人力霸王之母當活動代言人,而她在劇中的對手怪獸們,皆順理成章地成為春季服妝的時尚代言人,不但拍了形象照、還出了cm呢!這種為了時尚而暫時休兵的大氣行為,也在2ch的鄉民間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圖片來源:http://www.jrhakatacity.com/201402ultra/

 

打不贏也免驚?產品力當你說故事的好武器!

考慮到品牌的調性及PLC,以怪獸為溝通主題的品牌或產品,多半處於這些情況:溝通新概念的時期、廝殺激烈的民生消費品、或娛樂性質較高的品牌。

在多數怪獸廣告中,怪獸代表著弱點或危機,而品牌或產品則多半扮演著「拯救者」的角色。但時至今日老實打怪已經who cares了,如何在既有的故事中說出新的故事,才是品牌的新功課。

如今年SUBARU Forester即找上《進擊的巨人》合拍了廣告。廣告一開始出現的「ウォール・マリア 內地 山岳地帶」即為原作中巨人的佔領區,以擬真場景與快節奏重現漫畫中被巨人追殺的緊張感,突顯Forester的絕佳操控性能。除了饒有新意的跨界合作外,跳脫英雄x怪獸的對決模式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記憶點。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QkgmHEA5_E

 

一向在廣告上奇招不斷的Soft Bank更是不遺餘力,推出了一系列的《智慧少女隊》廣告。除了翻玩老派特攝片橋斷,更藉由戰鬥少女與諧音怪獸的對話,緊抓秒數點出問題,並給予觀眾更多好奇與猜想:下一次會把網路問題變成什麼怪獸?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D2dMlY0U4&list=UUMA-zenIU1e5q3PHkSSM7yw

 

類似手法的還有參天製薬的《サンテ×モモクロ ニッポンきたぁ大作戦》,產品在其中成了魔法少女的變身道具,有效地安撫了怪獸、改善了怪獸的生活,不同於先前「打敗XX」的戰鬥邏輯,暗示了產品促成的問題和解。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AN6XzZQSwg

 

電通執行創意總監Akira Kagami指出,日本與他國廣告最大的差異在於其「漫畫式」表現手法,儘管故事是不可忽略的元素,但日本廣告更注重情景;雖然有時表現方式比較抽象,卻能簡潔地傳達概念,就算快速擴散也不失真。

因此,這些怪獸代言、戰鬥的情景,雖然表面看來意味不明或高度戲劇性,卻能直截了當地讓你知道問題點,又不致使廣告內容看來無趣。加上鄉民們的推波助瀾,難怪能引發怪獸既出.誰與爭鋒的風潮啊(巴頭)!

在台灣,其實於數位廣告中,已有一些挑戰典型廣告形象的小嘗試—加入一點恐怖、驚嚇等等;但在傳統廣告上,由於特攝片一直不是發展片型,加上一般觀眾對不美、不可愛的形象接受度較低,因此品牌仍傾向在電視廣告中打安全牌。

然而也有例外,結合農曆七月,近年來全聯的鬼月系列—翻玩經典恐怖片形象,打造出的台版驚聲尖笑,不但可以雙吃傳統媒體與社群媒體,還能將話題延燒到到網路上,更趁勢舉辦了「妖怪搖鬼音樂節」,將陰森議題轉化為熱血的實體活動,也讓品牌成了傳統文化與新世代間的橋樑。

不過,怪獸也別太ㄏ一ㄠ掰,如果你大搖大擺去看球賽的話,還是有可能被條子杯杯帶走滴~。巴爾坦星人哩瞪來啊!!!!(噴淚)


圖片來源:http://mtm.jumble.asia/archives/505079

註1 Michael , F. (2014,May 16). Godzilla: Why Japan loves monster movies . BBC. Retrieved August,20,2014.

(全文完)

延伸閱讀:地方的行銷需要怪獸!一探日本廣告中的怪怪亮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