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坎城廣告節,會有一個叫做Young Lions的比賽活動,讓世界各國不滿28歲的年輕人參加。坎城主辦單位會針對廣告媒體、影片、網路等幾個項目作一個清楚的Brief,再由這些年輕人在24或48個小時之內,發揮創意,把作品給執行出來。每年你都可以在這些Young Lions作品中,看到很多突出的年輕創意,發現很多不同於成熟廣告作品的趣味與特色。而這些得獎的年輕人,未來也就很可能是屬於創意行銷這個產業的明日之星。
從2008年開始,桑河創意跟橘子磨坊就在兩家老闆的努力下,開始把公司內部出色的年輕人送到坎城去參加這個比賽;到了2010年春天,加上了米蘭、不來梅、網路基因、穿透力、奇禾、以及Index等數位行銷公司,決定跟坎城廣告獎的台灣代表小魚合作,大家合力把我們的年輕好手們送到坎城去。
為了選出值得代表台灣的選手,小魚跟各家公司的老闆可是煞費了苦心。而為了讓國內這些年輕的數位創意人有機會獲得更多的訓練,大夥安排了將近兩個月的創意培訓營,找來了許多有經驗的好講師,包括奧美的鞏大中、曾在Bates擔任ECD的柱子、以及各家數位行銷公司的創意總監,全數參加選拔的年輕人都可以進入這個創意營接受創意訓練,而在最後的決選中,會挑出要被送去坎城參加比賽的兩位台灣代表選手。
4月10日,在橘子磨坊舉辦了這次的培訓營開幕暨誓師典禮。現場有全數的參賽選手、培訓營講師、各家數位行銷公司的老闆、以及歷屆參與過Cyber Young Lions的老選手們,大家一同分享對於創意的夢想,並且相約要發揮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屬於台灣的創意榮耀。
從4月17日開始,培訓營的課程陸續登場。所有的選手跟講師們,都利用周末從繁忙工作中短短喘息的時間集合起來上課。大中跟柱子的創意課程真的果然厲害,對於所有的學員來說,光是參加培訓營的課程就已經受益匪淺,更不用說還有機會到坎城為國爭光了。
伴隨著培訓營課程進行,每周也開始有創意指定作業,這次在大家的集思廣益下,設定了非常有趣的作業模式。全數的學員被分成了Tinker與Maker,而每周都要用牽紅線的方式,由兩種不同屬性的人去作隨機配對分組,有人笑稱,這根本就是網路行銷界的我愛紅娘。當然,除了配對的形式有創意之外,我們也可以發現學員在不同溝通模式的激盪下,往往可以變化出以往工作模式下不會產生的創意。
經歷將近兩個月的訓練營,最後的決選作業題目在5月29號公布。接著很快的,選手們在5月30日交出終極作業,而全數的評審人員則在5月31日選出了兩位選手代表,分別是Index的謝雅婷,以及奇禾創意的John。
6月19日,兩位參賽選手以及五位同行的數位行銷公司老闆,就跟著坎城廣告台灣代表小魚,帶著大家的祝福以及期望飛往法國。在巴黎短暫的停留之後,就轉往這次的目的地坎城。這可是第一次有這麼多數位行銷公司的夥伴,一同到坎城廣告節來開眼界,而廣告節主辦單位的縝密計畫跟排場,也讓我們驚嘆不已。除了參加Cyber Young Lions的競賽之外,每天還有看不完的研討會、大師講座等等,是個值得廣告人一生必去的朝聖之地。
抵達坎城的第二天下午,就到了Cyber Young Lions公布題目的時間,本屆的題目是要為一個NGO組織 – CH16,解決如何喚起人們對於區域性戰爭危害的重視,甚至進一步做到預防或消彌的任務。當選手一出闈場還很榮幸的獲得大會記者採訪,第二天的Lions Daily News還刊出了我們選手的受訪記錄跟相片。
當天晚上,兩位選手就放棄了參加頒獎典禮的機會,回到住宿旅館討論創意跟執行方式,當我們結束了一天行程在12點多回到飯店時,他們兩位還在繼續努力的討論著。第三天則是一整天的執行,選手可以自由決定何時要進入管制區用主辦單位提供的電腦來製作廣告。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主辦單位的執行能力,整個Young Lions的場地除了比賽管制區有供應吃不完的食物以外,安排了一塊不小的休息區,還找來HP、Youtube、Microsoft等公司贊助,當你在那個現場時,會感到身為創意人,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們的選手一直努力的想要把創意落實下來,然後兩個人進入管制區去埋頭苦幹。到下午五點多,兩位選手步出管制區的大門時,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終於鬆了一口氣。
6月22日,Cyber Young Lions比賽結果公布。第一名是巴西的作品,委內瑞拉跟匈牙利分別是的二、三名。就跟在坎城廣告截你可以看到的其它比賽作品一樣,雖然歐美的廣大消費市場可以讓你見識到很多大預算下執行的大作品,但在某些中南美洲或北歐的區域國家中,你可以發現到很多很有趣而突出的創意。
本次台灣代表並沒有拿到很好的成績,也許是長途奔波加上有些在國內習慣的創意模式沒有更改過來,但這樣的參賽經驗不管對於選手或者是其他從旁協助的人都是個很好的嘗試。我們希望明年度還可以用類似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對台灣有潛力的年輕創意人作一些訓練,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台灣的代表選手送出去,看看這個廣大的世界。
(本文原載於ADM廣告雜誌九月號)